內容簡介
在家住得舒心這件事,沒有人可以一步到位。而好case帶來的好品味,對于提升自己的家裝審美力,無疑是最生動的素材。我們盤點了過去一年中關于家的好設計,告訴你如何比別人的家更有品。
經(jīng)濟獨立后的第一次買房、擁有寶寶后的換大房、兒女成家后的重新規(guī)劃……我們一輩子注定要為家折騰少則三四次,多則十幾次。
在家住得舒心這件事,沒有人可以一步到位。而好case帶來的好品味,對于提升自己的家裝審美力,無疑是最生動的素材。我們盤點了過去一年中關于家的好設計,告訴你如何比別人的家更有品。
Hidden Tints
@瑞典斯德哥爾摩
明亮、浪漫而克制的用色
by Note Design Studio
由于地處高緯度,北歐極晝和極夜的概率很高,好的色彩能給人帶來視覺上的亮點,營造明亮的氛圍。
在將這間19世紀的老房改造成公寓時,Note設計工作室摒棄了北歐風的經(jīng)典黑白灰,選用了黃、綠、粉三色作為主色調。項目名就叫“隱藏的淺色調(Hidden Tints)”,反映了其豐富而克制的用色。
“粉彩”這個詞幾乎是對北歐用色的最佳概括。飽和度偏低、明度偏高的粉彩色系,能讓人心情愉悅,且避免了高飽和度用色容易造成的神經(jīng)緊張。
公寓房間整體都是這樣明亮、浪漫而克制的用色,找不出幾處黑白灰的地方。設計師說,這些顏色有助于強調老建筑細節(jié)所展示的輝煌過去。
公寓中心的廚房和餐廳選擇淡黃色,兩個臥室分別選擇綠色和桃粉色,筒倉吊燈、芒果椅等工作室自己的作品裝飾其中,配上綠色植物、黑白框照和簡單的地毯,形成和諧而豐富的色彩體驗。
The Cubes公寓
@比利時安特衛(wèi)普
在廚房享受陽光浴
by Arjaan De Feyter
這棟公寓位于安特衛(wèi)普附近運河邊, 前身是一個前釀酒廠和麥芽酒屋,這片區(qū)域被辦公室、藝術工作室、博物館和公共廣場包圍。公寓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很大的窗戶,采光非常充足,白天根本不用開燈補光就十分敞亮。
設計師干脆在屋內裝了個以中央島為中心的廚房,旁邊的那扇大窗遇上大晴天的時候,陽光甚至會太過強烈,窗上掛的大紗簾就會讓光線柔和下來。
櫥柜對廚房的占用并不多,更多用在了就餐區(qū)等開放式空間,紋理獨特的淺色木材從視覺上緩和了空間狹小的問題。
二樓臥室的墻面顏色是個亮點,淡雅灰比白色更柔和,在明亮度和高級感上也很理想。
玻璃門將臥室與淋浴間分隔開,極簡的風格從廚房延伸至臥室,黃銅的鏡框和水龍頭恰到好處地進行點綴。
設計師Arjaan De Feyter回憶說:
客戶希望用一些‘誠實’和‘熱情’的材料,
因此這是一個純粹、開放、木頭質感的公寓,
柔軟的窗簾,給人光和溫暖的大窗戶,
讓一切看起來都很鮮明。
IN 3
@加拿大蒙特利爾
藝術家的“土豪金”屋
by Jean Verville
這套名叫IN 3的公寓面積有160平方米,位于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爾,是當?shù)亟ㄖ烰ean Verville為一位音樂家設計的新家,原本陰沉晦暗的混凝土公寓在“土豪金”的映襯下,變得有趣而迷人。
設計師采用了極簡主義的工業(yè)風格,整間公寓只用了白、灰和黃銅三種顏色,非常規(guī)的以1:1:1的比例搭配。
一般作少量裝飾的黃銅材料,這次被大范圍地用在整面墻上,連絕大多數(shù)壁柜面板也都用黃銅包覆。黃銅面板都經(jīng)過精確切割、拼接,表面平整,接縫細膩,質感十分精細。
廚房的家具、燈具和整個衛(wèi)生間都是純白色,簡約到?jīng)]有任何多余線條,干凈到不近人情。
相較于黃銅色和白色的細膩精致,灰色的部分顯得粗放很多,公寓的屋頂都采用裸頂?shù)姆绞?,保留天花板最原始的樣子,線纜、管道裸露在外,噴涂成相同的水泥灰色。
進入公寓后的走廊,氤氳的金色光輝增加了空間的戲劇性。室內的水泥材質、金色表面和白色石材形成了強烈的對比,豐富了居住者的感官體驗。
構思這套公寓的時候,設計師希望融入空間和繪畫的感覺,帶給人一種更虛幻抽象的生活。這種怪誕的風格完整地呈現(xiàn)在室內設計當中,設計師Verville穿著黑色的寬大斗篷親自出鏡,更增加了另一層戲劇性效果。
Duplex Tibbaut
@西班牙巴塞羅那
兩個方盒子構成一個家
by Raúl Sánchez Architects
巴塞羅那的兩間老公寓均年久失修,業(yè)主請來Raúl Sánchez建筑事務所,希望將住宅進行改造翻新,上層作為主要居住休息空間,而下層用于工作、學習和休閑。
住宅規(guī)劃清晰而直觀,這兩個形態(tài)規(guī)整的方盒子占據(jù)了住宅的主導地位。一個盒子承擔樓梯間的功能,另一個的上層部分作為臥室,底層部分為洗手間和辦公空間。
底層空間保留了三幅巴西風格的畫作,錯落有致地布置在樓梯口,為大面積的純色增添一抹活潑的亮色。
上層空間圍合成的浴室是住宅最私密的地方,空間照明、門把手、淋浴頭、排水管道等均扭轉45度安置,與扭轉的空間主體相呼應。
有光澤的金色涂漆粉飾兩個盒子的外部,周圍空間用濕磨細水泥和油漆,以白色為主色調進行飾面,門把手及五金件為黃銅或合金。
設計師對復式公寓的結構進行加固和翻修,嚴格把控尺度、精密切割,為中央?yún)^(qū)域預留了足夠的開放空間,并加上了地暖設備和自動恒溫系統(tǒng)。
13 Square Metre House
@英國倫敦
如何把家縮到13平米
by Studiomama
這間位于倫敦的單層平房由Studiomama接手設計,兩位創(chuàng)始人Nina Tolstrup和Jack Mama買下它并打造出一個靈活的迷你公寓。與工作室低調樸實的風格一樣,夫妻兩人都可謂設計界的清流,豪宅項目從來不接,一門心思撲在家具設計上。
妻子Nina Tolstrup說,微型空間的設計難點在于沒有余地來容納柜子、架子等收納家具。因此,騷粉色的空間都被賦予了多重功能,采用輕便的三合板來定制家具,將床、桌子、長餐椅都壓進了13平米里。就像設計客艙一樣,有墻的地方都做了收納和儲物的安排。
沙發(fā)旁的儲物擱板+工作區(qū)簡單得驚人,一塊滑動的擱板就可以安置筆記本。同時站立辦公不僅趕上健康潮流,也省下了一張占位置的辦公椅。
將工作區(qū)旁的壁床放下來,就是一張舒適的大床。連床頭的縫隙做成柜子,能塞下不少書和雜物。
窗邊小桌拉開椅子的配備木板,空間容納4人聚會也不在話下。
臺北公寓
@臺灣
沉靜系的設計風潮
by 瑋奕國際設計
混凝土墻、水泥地板、灰色瓷磚、大理石和黑木材,如果把這些低明度、低彩色度的材質放在一塊,簡直會壓抑到爆炸?,|奕國際設計卻用深厚的設計搭配,掀起了今年沉靜系的室內設計風潮。
據(jù)說業(yè)主是個“財力雄厚且經(jīng)歷豐富的長者”,對設計的要求也非同一般,“精妙的平衡”、“溫柔的氣氛”,有些微妙的詞匯構成了公寓的整體風格。
270平米的大公寓共有三間臥室、三間浴室和兩個陽臺,廚房、雜物間、客廳和餐廳分區(qū)明確。
一條長長的走廊貫穿整個公寓,透過窗戶良好的采光,將空間一分為二。
一面混凝土柱隔開了餐廳、門廳與相鄰的客廳,ㄇ字型的大面積藍色墻體是亮點,漆面手做的不規(guī)律層疊凹凸表面,形成不均勻的深淺變化。
設計師這樣解釋這些隔墻:
不僅僅是作空間的分割,
也象征精神上的邊界,
就好像現(xiàn)實生活與精神角落用一道線劃開那樣。
Palácio do Comércio
@葡萄牙波爾圖
重煥迷人的復古感
by Atelier In Vitro
老建筑Paláciodo Comércio建于上世紀40年代,被譽為葡萄牙“波爾圖最具有魅力的建筑之一”。法國建筑工作室Atelier In Vitro采用懷舊的方式,翻新了位于五、六、七樓的三間200平米公寓。
設計師竭力保留了公寓的本貌,對原始的空間結構改之甚少,保持與老建筑相一致的風格。
重新修復的鑲木地板、大理石地板、雕花天頂,和新添的中世紀感的家具,配上大面積的同色系地毯,讓公寓重新煥發(fā)迷人的復古感。
間或點綴的金屬質感家具、大面積窗戶灑進來的陽光,中和了略厚重的空間色彩,使空間古樸穩(wěn)重又充滿生氣。
廚房是公寓唯一全新改造過的地方,略顯現(xiàn)代感的白色空間與整體的復古感并不沖突,“所有的改動都旨在盡量減少對公寓的影響,保護和維持公寓與建筑原有的特點?!痹O計師說。
The Hide Out
@美國洛杉磯
Architizer A+大獎的隱士之屋
by Dan Brunn
美籍臺灣藝術家James Jean在洛杉磯的工作室叫Hide Out(隱士之屋),這棟房子在上世紀70年代由普利茲克獎得主Frank Gehry設計。James Jean買下了這個私人展館,并請來美國當代建筑師Dan Brunn進行改建。
Brunn在設計時將James的作品與Frank Gehry的理念融合,房子內外的模樣充滿了解構主義建筑風格。
白色墻壁搭配原木色家具,很是性冷淡的房間畫風,但綠植、彩色家具和James本人的作品又為其賦予了很多活力。
純木打造的禪房與樓梯是房間設計的點睛之處,為這棟后現(xiàn)代風的建筑添了亞洲風的禪意。經(jīng)過改建的Hide Out讓設計師Dan Brunn獲得了Architizer A+設計大獎,也成為他建筑事務所的最得意之作。
Studio Dan Brunn參考了傳統(tǒng)日式茶室,打造了一個傾斜的木質地板,可供居住者閱讀、冥想和演奏音樂。窩在這里往外看,抬眼就是一個種滿竹子的花園。
Old Jaffa House 3
@以色列
百年古舊包裹的新靈魂
by Pitsou Kedem
這幢老公寓位于以色列雅法、特拉維夫的古老港口,斑駁的墻磚年代感十足,似乎每一處裂縫都藏著歷史。
建筑師Pitsou Kedem在重裝時遇到的最大挑戰(zhàn),就是如何把室內設計成適合現(xiàn)代生活的樣子,同時還保有原建筑的古舊氣質。
在過去一百年間,老屋的房間不斷地被添加和整改,因此樓層不一致、光線昏暗、空間雜亂都是要解決的問題。Pitsou Kedem說:
統(tǒng)一翻新是將房間重新整合的好機會,
將昏暗的地方打開面向大海,
就能大大改善采光。
先是去除拱形天花板上的裝飾,而后用光滑的白色石膏覆蓋,但對廚房做了去除石膏、暴露出傳統(tǒng)圓頂天花板的處理。
整個房子的樓高經(jīng)過調整,變得更加整齊一致,地中海風格的拱形門之間保持開放,與傳統(tǒng)的穹頂天花板協(xié)調搭配。
拱門黑色的錫面與白色的灰泥墻結合在一起,形成了明顯的對比,類似黑與白的設計也出現(xiàn)在家中的角落里。
A Room for Two
@英國倫敦
兩個孩子的定制周末房
by Ben Allen工作室
倫敦建筑事務所Ben Allen受巴比肯村公寓的居民委托,通過一個膠合板結構巧妙改造,為兩個周末回家住的孩子設計了臥室,并且拱門、臺階和折疊桌一樣都沒少。
建筑師將一個房間一分為二,用白色樺木膠合板建了臥室和書房,滿足學習、休息和玩耍的功能需求。“設計靈感來源于安托內洛(Antonello da Messina)所畫的《圣杰羅姆(St Jerome)》,我們想設計如同一座小建筑般的家具系統(tǒng)。”工作室負責人說。
兩個拱形門是房間的獨立入口,讓房間看起來像是個“迷你住宅”,不同入口都有著獨特的設計,適用于不同年齡段的孩子。
姐姐的房間里課桌居主要位置,邊上類似臺階的平臺開有拱形開口,用于放置生活必備物品。她還可以爬上這些平臺,靠著床一側的窗戶眺望遠方。
弟弟的床安排在下鋪,書桌更靠近門口房間和公寓生活區(qū),也有一個對外的窗戶與之呼應。
他們用巧思來打破家的沉悶,
或尋覓到了跳脫的新色彩,
或留住了溫潤的舊時光,
而不變是從平常中升起的熱情。
0人已收藏
全部評論 0
更多評論